邓亚萍:从商如打球 

更新时间:

  查字典故事提供:邓亚萍:从商如打球。

邓亚萍:从商如打球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她是人们眼中运动员成功转型的典范。

  1997年,她出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01年,她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26日,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

  从运动员到官员再到商界,她始终留给人们当年叱咤乒坛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印象。

  一路拼搏过来的邓亚萍,深知每一条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没有超人的付出,不可能有超人的成绩。每一次外界眼中成功的转型,靠的都是自己的汗水和孤独的坚持。

  转战“新赛场”

  2010年9月26日,人民搜索成了邓亚萍的“新赛场”。2011年6月20日,人民搜索更名为“即刻”。“即刻”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新闻搜索,而是升级为更有挑战性的全网页搜索。这意味着人民搜索至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公司。不过,在强敌环伺的搜索领域,人们对“门外汉”邓亚萍领导的人民搜索如何市场化、如何分食市场蛋糕依然心存疑虑。

  “刚去拜访业界牛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做这个太难了。这是非常坦诚的忠告。”上任伊始,邓亚萍就遍访业内“高手”,不过大家的疑惑并没有让她动摇,“对我来说,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努力去试,谁也不能说谁一定行或者一定不行。”

  邓亚萍开始了全新的学习,这个完全陌生的赛场让她开启了人生又一次竞赛。人民搜索的员工谈起他们的邓总无不是敬佩有加,她加班和学习的劲头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有的员工加班很晚回家,但是“邓总还在呢”,深夜还在办公室忙碌已是常事。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指点,得到了很多支持,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对运作互联网公司的方法有了了解,但还需要更加深一步的研究”。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邓亚萍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高速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还要跟国际接轨。换句话说,不了解西方模式的话,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难有所建树。不过,她认为,除了需要在国际上广泛“取经”以外,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要想发展好,还必须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用户的喜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做企业就跟打球一样,不能一味去模仿别人,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将学来的行业知识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不光是要学习别人,还要总结自己的优劣势。认清自己,才能通过学习找准自己的方向。”

  “即刻”将如何迎战百度等搜索巨头,邓亚萍很清醒:“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弱小,需要走一步,才能看清下一步。当前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积累技术和人才资源。只要自己实力强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打造“工程师文化”

  积累实力,是邓亚萍当前最紧要的事。

  搜索引擎公司,其核心就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只有人才到位,技术才能获得突破。因此,邓亚萍的第一要务,一直都是“找人”。

  2011年2月,刘骏的加盟对邓亚萍来说是个不小的激励。刘骏在微软和谷歌工作多年,曾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为谷歌“6人中国团队”成员之一。现在,刘骏在人民搜索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开发新一代大容量搜索引擎平台项目。

  随后,邓亚萍又迎来了曾在谷歌总部数据中心担任工程师的王江,其在2011年4月出任人民搜索副总经理一职。与此同时,更多的人才正在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内部举荐等方式聚集。

  现在人民搜索的团队平均年龄27岁。邓亚萍认为年轻的技术人才最看重的是发展空间和前景。如果能力出众,这些年轻人有可能接触到更大的平台和更核心的工作,这是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所独有的优势。

  有了人才队伍之后,邓亚萍极力营造的是一种“工程师文化”。原来的人民搜索是新闻搜索,以新闻内容为主,定位游走于搜索引擎与新闻门户之间。新的技术团队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现在的“即刻”已经成为全网页的搜索。因为她认为“即刻”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公司。她对这种变化和进步比较满意:“跟自己比的话,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和跨越。对我们团队来讲,是很好的激励,从垂直做到大平台、全网页的搜索是质的变化,从那个时候我们只能抓取到10亿网页,到现在的200亿网页,这又是巨大的跨越。”

  “像疯子一样去拼搏”

  邓亚萍清晰地采取以工程师为主力的运营策略,对此她用了一个熟悉的运动队作比喻。“这就好比一支运动队,谁是主力,谁是陪练,谁是教练、队医、后勤保障人员,分得很清楚。一定要围绕‘赢球’,服务好主力运动员。”在人民搜索,技术人员就是“主力运动员”,其他部门都是支撑团队。

  邓亚萍很清楚,要想让企业的经营有条不紊,必须给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定好位。既然技术人才是核心,其他部门就应该根据技术人员设计的产品和技术去做推广和后续服务。大道相通。邓亚萍喜欢以自己驾轻就熟的打球作比,来表达自己一年来在企业管理上的摸索与感受。

  作为成功的运动员,邓亚萍明白,要打造一个世界冠军,绝不是冠军一个人在战斗。商业的成功,一样不能靠管理者一个人的热情。“如果只有管理者一个人像疯子一样,其他人都很冷静,那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怎么激励整个团队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跟你一样像一群疯子去创造奇迹,这个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

  “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是带着一个团队像疯子一样去拼搏。这是当年在运动队艰苦训练带给我的经验。”邓亚萍角色的转换,在于从自己去拼,到带队去拼。她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共识”上面:让整个团队达成共识。

  她将公司的发展方向、愿景、将会走到哪儿,为什么要这么做……形成团队的“共识”,制定发展目标,让大家也觉得这种做法是对的。这样,对于整个团队,“就不用去督促他,他自然就会去做”。一年来,和所有的管理者一样,她认识到这种传递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只有形成“共识”,才能凝聚大家,团队对公司的愿景形成了基本的认同,所有的努力就成了一种自然的事情。

  “一切归零重来”

  虽然坦言前期需要国家给予资金支持,但邓亚萍深知,人民搜索最后一定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人民搜索面临的挑战,依然和乒乓球比赛一样,是高手之间实力与实力的较量。曾经在竞技体育中辉煌过,拿过最高荣誉的邓亚萍也清楚,只有通过艰辛的付出和接受极其严格的挑战,才能实现愿望。

  那么,邓亚萍有没有担心过失败呢?

  “一开始谁都没有成功过,为什么要抱着成功不放呢?”邓亚萍举例说,乒乓球界有一句话,叫“一切归零重来”。打完这个比赛拿了冠军,马上打第二个比赛就可能输掉。怎么能够迅速回到原位,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才是真正好的运动员。

  一路拼搏过来的邓亚萍,深知每一条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没有超人的付出,不可能有超人的成绩。每一次外界眼中成功的转型,靠的都是自己的汗水和执著的坚持。

  1997年,在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两枚金牌后的第二年,邓亚萍正式宣布退出体坛。“所有的运动员都将面临退役,我如果不当教练,走入社会跟一个普通人竞争,能有什么优势,所以当时觉得我应该去读书。”她把自己在乒台上的果敢与坚毅用在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中。

  1997年11月,只念过小学三年级的“乒坛皇后”背起书包迈入了清华园。当时,时任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已经邀请她到国际奥委会工作,无论是从自身事业的发展考虑,还是奥委会工作的需要,英语都成为邓亚萍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她选择了英语专业学习。第一堂英语课,邓亚萍终生难忘。她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将26个英文字母写全。这让教授有些犯难,但却没有难倒邓亚萍。回去以后,邓亚萍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拼”字。

  伴随着这个“拼”字,邓亚萍再度从“零”开始。几个月后,作为交换生,邓亚萍被送到了剑桥大学突击英语。同样是“云雾缭绕”的第一堂课,同样是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邓亚萍又开始了“拼”:“学习上升需要一个过程,我可能没有办法比别人强,但一定不能比别人弱。”

  随后,邓亚萍先后担任了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凭着她的努力和冲劲,她不断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价值砝码。

  邓亚萍还是那个邓亚萍——总是充满了激情,随时准备归零重来,散发出一种难以摧垮的坚强意志。